在工信部10月27号召开的“2009年前三季度工业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通报了2009年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落实情况。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国务院今年批准颁布实施了《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张相木介绍,《规划》共有9项实施细则需要制定,增值税转型、实施技术改造专项、农机具购置补贴、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调整进口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税收优惠政策等5项政策已经出台,还有4项实施细则正在制定中,目前正在加快协调,要确保年底前全部出台。
调整振兴规划政策效果显现
张相木介绍,今年以来,在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作用下,装备工业企稳向好势头日趋明显,《规划》的政策支持效果已逐步显现。主要表现为:
一是总体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装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其中7、8、9月份同比分别增长15.9%,16.1%,16.8%。
二是经济效益稳步回升。1-8月,装备工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06%。其中1-2月同比下降24.32%,1-5月同比下降6.31%。
三是税收优惠政策有效减轻了企业成本压力。通过提高部分机电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调整进口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税收优惠政策,对减轻企业的成本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是固定资产持续增长。1-8月,装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38.9%,高于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9个百分点。从投资构成上看,装备工业改扩建项目的投资远快于新建项目的投资增速,表明企业更加重视加强技术改造。同时,由于今年开始实行增值税转型,企业在投资中购置新设备的比重有所提高。
抓紧各项细则落实和出台
张相木表示,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积极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贯彻落实《规划》,抓紧制定各项政策措施。他在通报中着重介绍了几项配套政策的落实情况。
调整进口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税收优惠政策。2009年8月20日,在财政部、工信部等6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决定从2009年7月1日起,对国内企业为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而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同时,取消相应整机和成套设备的进口免税政策。工信部制定了具体工作程序,已启动相关工作。
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工作。工信部与发展改革委制定发布了《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方向》,今年联合审核通过的地方和中央企业装备制造业类技术改造项目361项,总投资958亿元,安排贴息75亿元。这项项目涵盖了高档数控机床、基础零部件、能源装备、铁路及轨道交通、农用机械等重要领域。装备类中小企业技改投资计划也已完成审查。
制定鼓励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实施细则。工信部作为参加部门,主动配合发展改革委研究制定了《鼓励使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和示范项目实施办法》,明确了首台(套)装备的认定、实验示范项目申报与确认、用户奖励程序、落实补贴资金渠道等内容,正在抓紧推动政策的出台。
支持装备产品出口政策。工信部配合财政部提高了部分机电产品的出口退税率,鼓励和支持装备产品出口;正在配合商务部开展支持装备产品出口政策的研究工作。
研究制定基础装备和基础部件税收扶持政策。根据基础装备和基础部件实际发展情况,工信部提出将铸件、锻件、模具等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调整为设立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目前还在同财政部共同调查和研究。同时,为贯彻提升四大配套产品水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的重点任务,工信部正在组织行业协会和专家制定《基础件专项实施方案》。
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为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工信部正加快组织“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进度。课题已经3部委综合平衡后批准正式立项,并通过了财政部课题经费预算审查。这些课题涉及27省市区的318家单位,经费投入72.71亿元(国拨16.23亿元,地方配套及企业自筹56.48亿元)。
推进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按照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的要求,工信部制定了《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指导目录》,提出了19个重点领域自主创新产品及关键技术,正协调有关部门拟联合发布;同时,工信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能源局组建了大型铸锻件自主化协调推进小组,推动大型铸锻件自主化。
张相木表示,下一步还要继续抓紧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尚未出台的4项实施细则,要加快协调,确保年底前全部出台;对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要密切跟踪评估实施效果,及时调整和补充完善;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和行业发展需求,及时加强储备性政策的研究制定。
(信息源自:机电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