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
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何世红认为,随着这一碳总量控制指标的制订,我国将正式进入碳总量控制时代。
“这一国内碳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公布对于我国节能减排领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下一步,就是构建与之对应的市场体系和监管体系。”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副总裁黄杰夫如是说。
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原美国克林顿基金会上海首席代表陈卉景日前在一次会议上表示,在经济危机和环境危机下,人类正在寻找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应运而生,这给中国带来了百年不遇的发展良机。
在一些传统行业中,我国比一些发达国家落后几十年。而在新能源领域,比如太阳能、风能和锂电池等行业,与最发达国家相比仅落后1-2年。“因此,在当今传统产业发展受挫、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应抓住机会,迅速向低碳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何世红说。
就可利用能源来看,我国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为10亿千瓦;有着十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在东北、中西部、华北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很大;在地热能量方面,全国地热可开采资源量为每年68亿立方米;当前中国核电装机容量906万千瓦,预计到2020年中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7000万千瓦。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不少激励性财政政策,包括提高建筑节能标准、鼓励发展公共交通和节能环保汽车、鼓励推广高效节能产品,用价格和税收政策支持发展可再生能源、新能源,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在4万亿刺激经济的投资中,国家安排了5800亿元绿色投资用于节能减排、生态工程、技术改造等相关项目。一些金融机构开始明确提出节能减排的企业责任,同时积极参与到绿色环保项目的贷款和投资当中,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但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对现有的生产结构、生活结构,将会造成很大冲击。
外贸企业一位负责人表示,推行低碳经济将对外贸出口造成直接冲击。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多年来承接了大部分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高碳排放生产线。发展低碳经济这些生产线就要面临停产、转产和技术改造的问题,“如果发达国家不承担相应的历史责任,对中国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那么中国的外贸不仅在生产环节,而且在贸易环节,都将面临重重障碍,而且很可能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
近30年来,国内扩张建设,到处都在铺路架桥、造楼盖房。其中,无论从建筑材料的生产到各类设施的建造,考虑低碳经济因素的不多。未来推行低碳经济必然对现有的生产设施、生活设施与其他社会设施提出更为严格的环境要求,这将对建设投资结构产生直接冲击。
另外,推行低碳经济还会对中国现有的消费结构造成全面冲击。低碳经济实际上是一种更经济、更讲生活质量与消费性价比的经济。中国目前的消费结构,无论是高端消费还是中低端消费,都有着很重的浪费成分,在许多方面都与低碳经济相违背。在这种情况下,推行低碳经济,将对未来的消费升级构成极大挑战。
何世红认为,低碳经济并非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由外需拉动向主要依靠内需拉动的方向转变。在历史的转折点上,引入低碳理念,从长远看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从中短期看,则要付出很大代价。为此,在为低碳经济叫好的同时,还需要通过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等方式,将低碳精神更有效地融入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